DB真人官网-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初秋的北京,天气微凉,但位于海淀区的某击剑俱乐部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,明亮的灯光下,十多个孩子身着白色击剑服,头戴护面,手持花剑,在长长的剑道上或进或退、或攻或守,金属剑身碰撞的清脆声响、鞋底与地板的摩擦声、教练的指导声和孩子们偶尔发出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,充满了活力与激情,这里是北京市青少年击剑训练的一个普通周末场景,也是无数小剑客们重返剑道、重拾梦想的起点。
“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馆,眼睛里闪着光,全身心投入训练和比赛,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。”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在接受采访时,望着场内训练的孩子们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作为北京市击剑运动发展的推动者之一,王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击剑的普及与推广,尤其关注后疫情时代如何帮助孩子们安全、快乐地回归击剑运动。
击剑运动:从“小众”到“热门”的转变
击剑,这项源于欧洲的古老格斗技艺,曾长期被视为一项“小众”运动,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,击剑运动近年来在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逐渐升温,DB真人官网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青睐。
“十年前,北京专业的击剑俱乐部不超过五家,现在已经有近三十家了。”王钰介绍道,“学习击剑的青少年人数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,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近万人。”
这种转变并非偶然,王钰分析,击剑运动兼具竞技性、艺术性和智力性,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,更能培养他们的专注力、应变能力和礼仪修养。“击剑被称为‘格斗中的芭蕾’,它需要运动员在高速对抗中瞬间做出判断和反应,是一项既练身体又练脑子的运动,击剑讲究严格的礼仪规范,从赛前敬礼到赛后握手,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绅士风度和体育精神。”
疫情冲击下的挑战与创新
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体育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,青少年击剑运动也不例外,长达数月的场馆关闭、赛事停摆、训练中断,让许多正在成长中的小剑客们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剑道。

“那段时间是我们最焦虑的时候。”王钰回忆道,“一方面担心孩子们的技术生疏、水平下滑;更担心的是他们失去对击剑的热情,养成的运动习惯被打破。”
面对挑战,北京市击剑协会迅速行动,创新训练模式,推出了一系列线上击剑课程和虚拟比赛。“我们组织了‘居家击剑挑战赛’,让孩子们在家也能进行基础训练;开发了线上技术分析课程,由专业教练通过视频指导学员动作;还举办了多场击剑知识讲座和文化沙龙,保持孩子们对击剑的兴趣和关注。”王钰介绍说。
这些创新举措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,但屏幕终究无法替代真实的剑道对抗。“击剑是一项高度依赖实战的运动,线上课程只能维持基础,无法替代真实的对抗体验。”王钰坦言。
安全有序的重返之路
随着形势逐步好转,如何让孩子们安全、有序地重返剑道成为北京市击剑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王钰介绍,协会制定了一套详细的《北京市击剑场馆复工复训防疫指南》,对场地消毒、人员密度、器材管理、健康监测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。“我们要求所有场馆严格限流,实行预约制;剑道间隔使用,保证安全距离;所有器材一用一消毒;教练和学员入场前必须测温、验码。”
在朝阳区另一家击剑中心,记者看到了这些措施的落地情况,入口处设有自动测温仪和消毒设备,前台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每位学员的健康信息,馆内,原本紧密排列的剑道现在被间隔开来,每一条剑道同时只能有一对选手训练,训练结束后,教练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所有使用过的面罩和剑具。
“这些措施虽然增加了运营成本,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安全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”该中心负责人表示。
除了物理层面的安全防护,王钰更关注孩子们心理层面的“重返”。“长时间的隔离和线上教学,让一些孩子对重返实战产生了焦虑和恐惧,我们要求教练们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,循序渐进地恢复训练强度,不急于求成,不盲目加码,重点是让孩子们重新找到击剑的乐趣。”

“快乐击剑”理念的深化
“让孩子享受击剑的快乐”,这是王钰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理念,在她看来,后疫情时代的击剑训练更应回归运动本质,淡化功利色彩,强化快乐体验。
为此,北京市击剑协会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:降低低龄组别比赛强度,增加趣味性环节;改革赛事规则,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多上场机会;组织户外击剑体验活动,打破场馆限制;开展击剑夏令营和家庭击剑日,增进亲子互动。
“我们不再单纯以比赛成绩作为评价标准,更关注孩子的参与度、进步幅度和快乐指数。”王钰说,“有些家长过于急功近利,希望孩子短时间内出成绩、拿名次,这种心态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兴趣,我们现在更多地引导家长关注击剑带给孩子性格、习惯、思维方式上的积极变化。”
在俱乐部里,记者遇到了正在陪女儿训练的刘先生,他的女儿学习击剑已有两年,疫情期间中断了半年多,现在又重新回到了剑馆。“刚开始我还担心她会不会跟不上,但教练很有耐心,从基础动作开始帮她恢复,现在她每次来训练都特别开心,我觉得这就够了。”刘先生说。
击剑运动的育人价值
除了带给孩子们快乐,击剑运动更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,王钰分享了多个通过击剑改变孩子的案例:有曾经内向怯懦的孩子通过学习击剑变得自信开朗;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通过击剑训练提高了专注力;有缺乏毅力的少年在一次次对抗中学会了坚持。
“击剑教会孩子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如何面对胜利与失败。”王钰说,“每一场比赛中,孩子都要独立面对对手,独立做出决策,独立承担后果,这种经历对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抗挫折能力非常有益。”
她特别提到,击剑中的“敬礼”仪式富含深意:“比赛开始前,选手要向对手、裁判和观众敬礼;比赛结束后,无论输赢,也要与对手握手致意,这种礼仪教育在孩子心中种下了尊重他人、公平竞争的种子。”
展望未来:构建更完善的青少年击剑体系
面向未来,王钰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完善青少年击剑发展体系,包括建立更科学的年龄组别训练大纲,完善教练员培训和认证制度,搭建多层次的赛事平台,加强击剑与教育的融合。
“我们正在探索与更多学校合作,将击剑引入体育课堂;同时推动建立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相衔接的击剑人才通道,让有潜力的孩子既能追求竞技梦想,又不耽误学业。”王钰透露。
对于青少年击剑运动的商业化问题,王钰持开放而谨慎的态度:“适当的商业化可以促进项目发展,但必须守住教育底线,不能本末倒置,一切应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核心。”
傍晚时分,训练馆里的孩子们陆续结束训练,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头发,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,几个孩子围在王钰身边,兴奋地分享着今天的训练心得和即将参加比赛的小目标。
看着这些充满朝气的面庞,王钰感慨道:“每当看到孩子们在剑道上专注的眼神、胜利后的欢呼、失败后的坚持,我就觉得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,击道不仅是比赛的场地,更是孩子们成长的道路,我们最大的愿望,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条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精彩。”
窗外华灯初上,馆内的剑道静静地等待着明天的小主人们,正如王钰所言,这条银色的剑道,承载的不仅是比赛的胜负,更是无数孩子的梦想、快乐和成长,在北京市击剑协会和所有击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,越来越多的孩子将在这里体验击剑的魅力,享受运动的快乐,书写属于自己的剑道故事。








留言0